首页
搜索 搜索
关注

让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重庆市科技成果进区县专项行动铜梁专场暨成渝“双城协同•融合创新”科技成果对接会侧记 当前资讯

2023-04-21 13:33:10 互联网

4月20日,重庆市科技成果进区县专项行动铜梁专场暨成渝“双城协同•融合创新”科技成果对接会(下简称“科技成果对接会”)在铜梁举行。

▲科研机构在向到会企业推荐科研成果。见习记者 陈久玲 摄


(相关资料图)

此次科技成果对接会上,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科创中心、重庆金融科技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铜梁重点产业领域,发布和推介了科技成果近100项。铜梁15家重点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技术需求。最终有6个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

近100项科技成果,只有6个项目成功签约。科研成果如何才能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专业人才欠缺 重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实际上,重庆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并不低。2020年,重庆全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26.79亿元。2021年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投资283.6亿元,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八大项目。

近几年,也是重庆科技成果转化重量级政策集中出台的时间段。

2020年重庆修订出台《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加强科技成果供给、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健全转化服务体系、加强要素资源配置、加强政府协调统筹等方面下功夫。

2021年出台《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围绕成果赋权、成果供给、要素集聚、便利化服务4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24项具体解决路径,着力疏解重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现实堵点。

然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重庆高校专利转化率为2.7%,低于上海(5.1%)、北京(4.6%)、四川(2.9%)。

为何重庆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依然不高?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一方面,重庆优质高校数量的短板,造成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与产业实际技术需求还有距离。另一方面,重庆目前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数量不足。比如作为技术转移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执业专利代理师仅有346人,远低于四川的766人、上海的1516人、广东的2659人、北京8403人。

搭建线上线下平台 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

“重庆市科技成果进区县专项行动,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强化科技成果在区县的转化应用,助力区县高质量发展。“铜梁专场活动是专项行动启动以来,首次在主城都市区举办,旨在积极链接成渝地区的科创资源。”

此次科技成果对接会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成立“易智网铜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与合适的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并达成共赢,令不少企业感到困惑、需要帮助:“这也是创立‘易智网’的目的,搭建该平台尽力补足人才培育、机制搭建等基础建设。比如今天铜梁15家企业是现场发布技术需求,以后就可以直接上网发布,科研机构也可在线对接。”

重庆鹿享家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成立的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已经为不少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希望新设立的科技服务平台能够让企业共享更多科研成果。”

多种模式并举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据介绍,重庆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标杆案例。

其中重庆理工大学就采取先赋权后转化的激励方式,赋予 “纳米位移测量技术”研发团队有关专利技术80%所有权,并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上述专利技术作价1亿元,联合成立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纳米时栅的后续研发与生产。

据了解,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有4种模式,分别是培养技术转移经纪人撮合企业与科研机构、拿科技成果招商适配企业、挖掘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所产学研合作、建立孵化器孵化有成果的企业。从成果上看,产学研合作是目前的一种趋势。

此次科技成果对接会上,重庆瑞信气体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达成的气体压缩技术产学研合作协议,铜梁区人民医院与重庆华信英翡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的病人信息智能诊疗系统合作协议,都是以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明月湖材料检测共享中心等众多成渝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型企业都在现场寻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