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关注

【贵州最美图书馆④】连读者 系古今 有温度的贵州省图书馆-当前视点

2023-04-26 09:40:49 互联网

编者按:

千百年来,人们执着于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保存于一方天地——图书馆。很多人在这里找答案、寻思路、觅知音……这种跨越时空的寻找,静谧而美好。

图书馆之美,美在何处?不同的人心里或许有着全然不同的答案。


【资料图】

近日,贵州省“多彩贵州·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图书馆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全省20家图书馆被授予“最美图书馆”称号。多彩贵州网推出【贵州最美图书馆】栏目,精选7家图书馆的美丽故事。

4月20日上午,20余位视障、听障读者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州省图书馆北馆,“观看”无障碍电影《二十四城记》。

无障碍电影观影现场

无障碍电影是为方便视障、听障人士观看而加工的电影节目,通过重新剪辑、增配手语解说、增配字幕旁白等方式,让残障群体能理解影片的完整剧情,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

“每个月我们都会为视障、听障读者放映一部无障碍电影。”贵州省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罗静告诉记者:“图书馆引进了700余部无障碍电影以及智能阅读器、电子助视器、盲文刻印机等设备,保障残障读者享受公共文化的权益,”

罗静对残障读者的关注,始于贵州省图书馆于2015年开展的“听见爱——我为盲人读本书”公益活动。在第11期活动时,贵州省图书馆工作人员李曼用中英文给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孩子朗读了《丑小鸭》,孩子们的反应让她印象深刻。

“听见爱——我为盲人读本书”公益活动现场

“孩子们听后露出惊讶的表情。”罗静说,盲聋哑学校的孩子很少听见英文,所以非常好奇,“听完一遍还不够,不停要求再读一遍。”

孩子们的笑容烙印在了罗静心里,于是她积极组织开展面向残障读者的各类活动,并思考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为视障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各种可能性。

“馆内有很多针对视障读者的设备和书籍,但是由于他们出行不便,这些资源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图书馆的服务不应局限在这座建筑里,还应帮助读者跨越空间上的阻碍。”罗静开始构思搭建无障碍听书平台——盲人数字图书馆。

2019年,罗静联合贵州省残联进行需求调研。在调研中,罗静发现,视障读者的需求远比她想象的要多元。除推拿按摩、政策信息等内容,视障读者提出流行音乐、喜剧电影和爱情小说等个性化的内容需求。

罗静及其团队多次向软件开发公司提出修改建议

罗静把搜集到的信息和资源交给软件开发公司,不断地测试,提出建议。“每拿到一个新版本,我们团队就闭着眼睛试用。播放、暂停、收藏……每个功能都要符合视障读者的使用习惯。”经过10余次内部测试和软件功能,2022年4月,贵州首个盲人数字图书馆上线。

目前,贵州盲人数字图书馆拥有广播剧、有声读物共计超过10万小时;有声图书8000多种40多万集;科普动漫近100集;有声电子期刊300多种;6700多集音乐资源;100集“我为盲人说党史”音频以及影视作品(无障碍电影)20多部。

“现在,视障读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无障碍智听’和‘无障碍智听’APP就可以远程享受省图的图书以及视音频资源,真正缩小了阅读鸿沟。”罗静说。

就在盲人数字图书馆帮助视障读者克服空间阻碍的同时,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的古籍修复师还帮助读者穿越时间的长河,领略古籍之美。

“经常会有学者来查阅古籍资料,撰写著作。有的学者又将著书捐赠给图书馆,形成良性循环。”每每看见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来图书馆找古籍资料,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黄琴总是感慨良多,“这种文化的传承正是图书馆的意义”。

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书库

2002年,黄琴从贵州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进入贵州省图书馆,被分配到历史文献部。

贵州气候潮湿,容易导致书虫生长繁殖,书籍在保存过程中也会出现发虫蛀、霉变、粘连等情况。黄琴向记者回忆,当时她每天早上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古籍书库的抽湿机,“每天要从抽湿机里倒出4桶水”。

为了解决虫害隐患,贵州省图书馆还在古籍书库购置低温冰柜。每周五,黄琴和同事会将一部分古籍放入冷冻柜,一周后再拿出来。循环往复,直到所有受虫害的古籍都经过低温冷冻杀虫。

“2007以来,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书库配置恒温恒湿空调设备、空气净化通风系统、无紫外线照明灯具、樟木书柜等设施设备,极大改善古原本的存藏条件。”黄琴说。

古籍修复师冉一栩正在修复古籍

刷子、清水、浆糊、毛笔、镊子……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其实是古籍保护中心修复古籍的“法宝”。

黄琴告诉记者,古籍修复涉及20多道工序,须遵循修旧如旧、最少干预、过程可逆三大原则。“‘修旧如旧’要求修复师在修复中尽可能保持古籍文献的原貌,保留文献的装帧风格。”

由于每一部古籍的年代、地区、保存条件不同,所用纸张的厚薄、颜色、质地也各不相同。为了恢复古籍原貌,古籍修复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合适的修补用纸,就连给纸张染色也是古籍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目前,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共有9名古籍修复师。自2017年至今,他们已完成2万余叶破损古籍的修复工作。在黄琴看来,这些古籍修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足够的细心,耐得住寂寞。

古籍《唐类函》修复前

古籍《唐类函》修复后

在修补古籍之前,古籍修复师往往需要先拿着润湿的毛笔,将褶皱的破碎纸片一点点地铺平、延展,再用镊子将它们拼接到一起。由于古籍中常见古时的地图及文字,古籍修复师甚至需要查阅多部相关文献,才能确保正确拼接纸片。“影视作品里不是经常出现拼凑碎纸机里的纸片这一情节吗?那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黄琴笑着说。

作为全省文献收藏中心,贵州省图书馆现藏有古籍1万余部11万余册,其中善本421部4200册,有12部古籍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所藏《兵镜》《八阵合变图说》等古籍兵书更是全国稀有的珍本和孤本。

“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保护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黄琴说。

本网记者:熊茜雯